
永城,因城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但是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变化无常、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越来越严重。城市排水管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低洼地区和客观存在的低水平面地区更加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的形成,永城城市现状水系纵向主要河流脉络清晰、水量充沛,但缺乏完善的水系联通(横向联通),城市水系网络的不完善,会降低城市河流的自身生态功能,从而造成雨洪和水质等方面的问题。
2018年10月13日,市规委会主任李中华在市委一号会议室主持召开永城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18年第八次会议研究城市河道防汛及水质治理工程方案通过,其深化方案2019年2月11日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本次水系横向联通工程的设计任务,市城市水网络完善的示范工程,振兴路联通水系:范围为雪枫沟至汪楼沟的联通。
永城市城市防汛及水质治理景观河道位于城市CBD商务中心区,西起芒山路连接雪峰沟,东至东外环路汇入汪楼沟(沿振兴路工程简称振兴河道)。振兴路河道连通工程景观设计27公顷,全长2900米,河道最宽处60米,生态湖最长达600米。在满足承载北部地区雨水、收集、净化、缓解压力基础上本着自然保护、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确保环境合理不破坏城市水系统的安全性为前提条件下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景观硬化,打造具有生态景观、休息活动、城市形象展示功能的都市亲水绿廊。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延伸滨水娱乐、休闲活动、亲子游乐等功能,让市民回归生态,体验自然生活。
振兴河道弹性理水设计理念一:变工程治水为生态理水,在雪峰沟和汪楼沟处分别设计生态滞蓄湿地,蓄积水体,通过在汪楼沟处设置提水设施实现自循环。利用生态措施蓄滞雨洪,既缓减洪涝灾害又蓄存雨水资源,补充部分河道水源,因此,通过海绵城市措施将雨水收集作为河道水源之一,缓解振兴路和河道南北两侧地块雨水管网的建设压力。设计理念二生态岛离链:模拟自然河道,建设生态驳岸,构架城市生态走廊,蜿蜒的河道融入合理植物生态配植,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自然的生态岛环境又可以吸引非常多的物种来此处生存,为很多鸟类等提供了十分宜居的氛围,进而使得整体的景观更加的富有活力。
设计理念三“公园溶解城市”依据水网形成的丰富的生态廊道,以水添绿,绿水成园,建立覆盖全城的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生长在公园的格局。让绿融入城市中, 连续的绿道 、开放连续的休憩活动空间,形成更宜人舒适的城市空间,公园溶解城市,城市又由此得到功能的提升。作为河道景观,沿岸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振兴河道选用了较多品种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并延伸滨水步道、亲水栈道、慢行步道、景观绿道、形成不同主题的水岸空间 :中央绿廊片区太阳湖,碧月湖,如意湖打造涵养湿地营造自然的郊野氛围-都市水岸,城市阳台片区特色廊架、游船码头、滨水书吧、滨水挑台、景观盒子活力水岸,亲水休闲片区诗歌乐园、林下广场、景观桥等诗歌、民俗、名人文化水岸,水上森林片区湿地叠园、滨水湿地-生态水岸、叠台花海片区-缤纷水岸。振兴河道重于堤防、护岸、沿河建筑、桥梁等硬质景观河道景观生态边沟,水系、路下管涵给排水工程不但起到防汛泄洪的功效,同时还为旅游休闲、城市景观提供助力。园林灯、庭院灯、草坪灯等一系列城市生态亮化景色。
永城市城市防汛及水质治理景观河道由永城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大力弘扬铁军精神 以竞争力、生产力为目的增强企业凝聚力,坚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树立精品意识必将建设出这项永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致力挖掘城市人文,打造出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