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城建集团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3年,市城建集团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以初心致匠心  以匠心守初心
——市城建集团2023年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以铁军精神,创造建设奇迹,争先创优不止;

       以巨匠之魄,刷新城市风貌,书写时代变迁;

       以至臻之心,提升品质价值,拼搏自强不息。

       时光回溯,一年荏苒。俯瞰永城大地,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在建项目快马加鞭,建成项目交付投产;城市更新压茬推进,城市风貌日新月异,“品质之城”深入人心;葛店综合研学实训营地犹如一匹“黑马”,燃爆研学旅行“新方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头炮打响”,其他项目区接踵落地……短短一年,“城建铁军”创造的“城建速度”为人称颂,繁花绽放、亮点纷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以来,市城建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压实国企社会责任,彰显国企使命担当,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谋划项目建设,推行多元化经营。截至2023年12月底,共计缴纳税收1.1亿元,上缴利润1.1亿元,为全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致匠心
担当建设“大主业”



       因城市而生,与城市共荣。引江济淮入永30万吨水厂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机械车辆穿梭不息;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现场焊接火花四溅,工人有序安装设备;东城区市人民医院急救重症医学中心项目塔吊林立,多种工序穿插推进……翻开市城建集团项目建设的宏伟蓝图:全年在建项目41个,中标项目17个,竣工验收项目11个。一个个市政项目、房建项目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永城大地持续上演着轰轰烈烈的项目攻坚“加速度”。



       市政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实施市政项目22个,其中引江济淮(永城段)项目、戚庄调蓄水库项目、蒋口桥、洪范堂桥、市第七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工;太丘镇、芒山镇、茴村镇等19个乡镇交通项目已完成12个;10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9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已完成94%,配套工程完成30%;引江济淮入永30万吨水厂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



       房建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实施房建项目建设19个,其中马甫社区AB区、裴桥镇夏桥中学、城关镇第二幼儿园、酂阳中心幼儿园已交付使用;朱小庄项目已完成95%;和润家园中标标段已完成90%;蓝色港湾东区第一标段已完成80%;汉润雅苑已完成95%;东方嘉园已完成98%;西城区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已完成95%、病房楼已完成95%,东城区市人民医院急救重症医学中心项目已完成65%。

致城市
刷新城乡“新风貌”

       品质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象征,影响着百万居民的生活质量。市政设施维护、防汛抢险救灾、城乡全域保洁……市城建集团所负责的工作大多紧急、突发、面广,正因此,“日夜兼程”“随时待命”等词语常与“城建铁军”如影相随。他们在日复一日中,于点点滴滴中,为群众织密了一张“幸福网”,群众从身边一处处细微变化中,真切感受到城乡颜值的“新风貌”。

       市政设施常养护,城市品质再提升。持续做好城区内市政公共设施的维修与管护,累计修补荷兰砖4.4万平方米,更换雨水箅子956套,硬化路面2236平方米,疏通管道32公里,清淤108立方米;投入洒水车18辆和城市抑尘车2辆,用于配合城区内道路清理及降尘工作;管理运营雨污水泵站22个,定期检修仪器设备,确保汛期内正常使用;管理运营污泥处理厂,可年处理污泥5万吨。



       守好防汛安全线,甘当抢险逆行者。配合全市防汛工作部署,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措施积极开展防汛工作。组建防汛抢险组、设备保障组、后勤保障组、防汛督查组、应急救援组,按照既定防汛应急方案全员备战,确保20分钟到达点位,1小时内完成区域内雨水箅子、井盖排查清理。提前做好防汛物资储备,确保紧急情况“调得动、拿得出、用得上”。针对城区重点积水区域,科学调配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确保人员现场值守、车辆现场待命、措施及时到位,全力保障排涝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方舱2267间,实现24小时内快速顺畅转化,有效满足5000余名群众过渡转移安置需求。

       全域保洁常态化,美丽乡村展新颜。按照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要求,建立“一看二管三互动”智慧环卫管理体系,对31个乡镇(街道)、732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实行数字环卫一体化全域保洁工作,以扫地机普扫、保洁员日常管护相结合方式,保障2000余条道路日常保洁工作;拥有保洁人员4066人,对全市自然村统一建设分类式垃圾集中收集点600余处,实现日清日运;组建专职打捞队,清理打捞区域内坑塘1400个;服务乡镇公厕898座、户厕189319座,保证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运营管理35座垃圾中转站,累计收集转运垃圾130万吨、抽污6600立方米。

致梦想
构建多元“大发展”

       以“新”应变,以“创”开路。2023年,市城建集团在做大做强主责主业的同时,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聚焦打造多元产业体系,在研学实训、大农业版块等方向谋篇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盘活“沉睡”国企资源,大胆探索“研学模式”。市城建集团高瞻远瞩,另辟蹊径,统筹盘活疫情隔离房间和废旧矿区资源,自主打造集“公共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体育实训、农耕体验”于一体的葛店综合研学实训营地,规划设计国防园区和主体场馆两大区域,着力打造精品化、多样化省级公共安全教育研学标杆工程,被列为2023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永城市16个省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该营地依托全市教育资源和地域优势,通过情境式、启发式和体验式学习,开展全领域、全龄段、多样化研学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辅助教育模式,开发100多项特色课程和多条特色研学线路。自试运营以来,成功举办市级活动、研学旅行、社会团建等大型活动30余次,总接待上万人次,陆续被授予永城市青少年实训研学基地、永城市职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永城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营地等多项殊荣,并圆满召开了全市中小学研学工作现场会,已成为拉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建好良田、筑牢“耕”基,先试先行“永城模式”。按照“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建管模式,承担2023年全市2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运营任务,规划6个示范区,涉及14个乡镇,探索出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运管机制,形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永城模式”。



       在组织实施方面,以高庄镇葛店村为全市首个示范区实验点,实现土地流转及耕种3000亩,基础配套设施同步进行,在酂城镇、芒山镇、裴桥镇、双桥镇、陈集镇、条河镇、日月湖街道有序推进;在规划设计方面,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要求,高规格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巡查管护、农田“四情”监测、遥感监测、种植用途管控等全流程各要素综合管控;在运管模式方面,全面推行“企业+集体+农户”的合作种植运营模式,示范区域内实行“田长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实施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建管模式,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收益、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致初心
展现国企“大担当”

       累累硕果的取得,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深耕。一年来,市城建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生产根基,加强常态化运营管理。

       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思想中凝心铸魂。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学习方式,运用红色教育资源,举办专题培训;围绕“千万工程”等成功案例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加固安全防线,在严管控中稳健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严格按照“六查一打”专项行动要求,不断完善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全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及消防演练12批次,共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296处,确保生产运营安全稳定。

       深入调查研究,在强党性中坚守初心。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座谈调研、走访对标、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全面查找深层次问题,问计于职工、问需于职工。

       加强自我检视,在重实践中整改提升。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查找问题原因,明确责任人,清单式推进、销号式管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查自纠,组织各部门完成制度学习、自查自纠等工作。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有“形”之数见证发展之“势”。一份份来之不易的答卷,一项项成之惟艰的收获,折射出市城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旺盛活力。未来,市城建集团将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勇毅笃行。